复旦名师教课像讲故事,学生全被圈粉,他咋这么牛?

Comments · 8 Views

郑宇站在复旦大学的讲台上,面对一屋子学生,讲得眉飞色舞。谁能想到,这位被学生称为“最好老师之一”的教授,不仅教国际发展,还能让课堂像讲故事一样吸引人。他刚拿下复旦“钟扬式”好老师称号,靠的是啥

  郑宇站在复旦大学的讲台上,面对一屋子学生,讲得眉飞色舞。谁能想到,这位被学生称为“最好老师之一”的教授,不仅教国际发展,还能让课堂像讲故事一样吸引人。他刚拿下复旦“钟扬式”好老师称号,靠的是啥?就是那份让学生觉得“世界真有趣”的教学热情。

  

  他教的《国际发展》课,专治学生对国际政治的“头大症”。这门课全英文,知识点多,乍一听挺吓人。可郑宇有自己的招数:不摆架子,鼓励学生大胆问,哪怕是最简单的问题,他也耐心答。比如,2016级学生吴雨浓,带着在非洲拍纪录片的经历来上课,怕自己“不够学术”。郑宇却说:“你的观察就是课堂需要的,特别宝贵!”一句话,让吴雨浓觉得自己也能聊国际大事了。

  

  课堂上,郑宇不爱照本宣科。他让每个学生挑一个国家,深入研究,从历史到制度,再到现在的经济发展,啥都得挖清楚。30个学生,30个国家,课堂就像点亮了一幅世界地图。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非洲的扶贫项目、拉美的城市发展、亚太的经济合作,各种话题撞出火花。郑宇说:“我要让你们看到世界的多样性,不是我讲,你们听,而是你们自己去找答案。”

  

  他还有个特点,特别愿意给学生机会。2016级学生吴天伊至今记得,郑宇不仅鼓励她写论文,还支持她去国际机构实习,“去看看真正干发展工作的人咋干的”。这番话让吴天伊有了底气,后来她成了2021年全国仅有的四位罗德学者之一,跑去牛津读博士,研究中非合作。郑宇的课,就像一座桥,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世界连了起来。

  

  郑宇还特别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他要求学生围绕真实案例写项目计划书,比如分析一个国家的扶贫政策,或者研究某个地区的环保措施。他会带着学生一步步拆解问题,画图表、分析数据,直到把复杂问题弄明白。学生白玉川说:“老师改论文可严格了,逐字逐句挑毛病,但你能感觉到,他是真的想让你把东西做好。”

  

  他还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比如白玉川当过兵,郑宇就鼓励他结合军旅背景,研究国际安全问题。每个学生都能在他的指导下,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他常说:“研究不是为了发论文,而是要回应现实世界的问题。”这句话,成了很多学生的动力。

  

  郑宇的教学风格,离不开他对教育的思考。他觉得,大学不只是教知识,更要教学生怎么思考,怎么从一堆信息里找到重点。比如,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他会让学生先问“为什么会这样”,再去找数据、查历史,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方法,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么面对复杂的世界。

  

  在郑宇的课堂上,中国元素从不缺席。他常带学生研究中国在国际发展中的贡献,比如中非经贸博览会。他会让学生实地调研,看中国企业怎么帮非洲建基础设施,改善当地生活。学生们通过这些案例,感受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力量,也更有自豪感。

  

  他的教学,像一盏灯,照亮了学生探索世界的路。谁看了不想夸一句:这老师,真牛!那么,什么样的老师能让你觉得“真牛”?你身边有这样的老师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