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三位科学家获得这项大奖

Kommentarer · 4 Visninger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发布会举行,揭晓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其中的“生命科学奖”授予季强、徐星、周忠和,表彰他们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 2025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主办方供图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发布会举行,揭晓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其中的“生命科学奖”授予季强、徐星、周忠和,表彰他们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

  

  2025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主办方供图

  颁奖人饶毅解读:“我们天天都可以见到恐龙的后代”

 

  作为颁奖人,科学家饶毅解读了“生命科学奖”获奖工作。他说,自1868年英国科学家Thomas Huxley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设想以来,该观点长期存在争议。1970年代,美国科学家John Ostrom重新复活该假说,并提出鸟类源自一种小型虚骨龙类恐龙。

 

  1990年代,季强和陈丕基(已故)分别报道了发现于中国辽西地区的世界上首例带羽毛的非鸟恐龙化石,开启了带羽毛恐龙化石发现的序幕。徐星和周忠和发现并研究了一系列从恐龙到鸟的过渡物种。他们通过系统发育分析、解剖学研究和功能推测,从形态和功能上建立了恐龙和鸟类之间的链接,为鸟类是兽脚类恐龙的一个演化支系提供了确切证据。他们的系列工作将“鸟类起源于恐龙”从假说转化为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

 

  “希望他们的工作不仅让更多人了解演化生物学,对各种生物的起源和演化产生很大的兴趣。对儿童觉得‘我们活在见不到恐龙的时代’的想法予以纠正,我们天天都可以见到恐龙的后代,也就是鸟。”饶毅说。

 

  徐星戴草帽连线:“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是古生物学最大的魅力之一”

 

  当天,饶毅连线了三位获奖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戴着一顶大草帽出现在连线画面中。“这是我们在野外经常的装扮。”他说,自己正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的一个小山沟野外考察。

  

  徐星现场连线。主办方供图

  “草帽以后可以换成桂冠。”借着徐星此次获奖,饶毅送上祝福,并提出问题:“很多人认为科学家在象牙塔、实验室里做科学研究,这种需要风餐露宿、到野外辛劳的科学研究,为什么你还很愿意做?”

 

  “我觉得这就是古生物学最大的魅力之一,在大自然当中自由地探索。”徐星说,古生物学家有时候被称为远古世界的探险者,他们想了解远古生命或者远古的地球上发生了哪些故事。“我们有化石发现,揭示前人知之甚少的一些生命历史,这种科学发现的乐趣,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谈及野外找化石的工作环境,他说,大家觉得云南是旅游胜地,但他为了连线信号从山沟里来到了山坡上,山里的条件很苦,非常炎热,科研人员常去的戈壁沙漠地区也很干燥,大多数情况下的环境是常人不太能忍受的。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有一些重要的化石发现。“之所以要进行科学研究,最终目的是让我们和自然、社会融为一体,科学是有温度的,当然科学的过程是艰苦的。”他说。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白爽 校对 杨利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