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师大揭示“城市爬坡”影响生物多样性
记者9月12日从安徽师范大学获悉,该校施开放教授与合作者,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系统评估了近20年城市爬坡对自然栖息地丧失、破碎化以及濒危物种生存危机的深远影响。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城市》。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适宜建设的平坦土地日益稀缺,城市建设用地逐步向丘陵和山地等生态脆弱地带扩展,这一现象被形象地定义为“城市爬坡”。目前,尚缺少从全球视角出发,解析城市爬坡对陆地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为此,施开放研究团队融合夜光遥感、全球30米地表覆盖及物种分布等多源数据,在全球尺度上系统评估了近20年城市爬坡对自然栖息地丧失、破碎化以及濒危物种生存风险的深远影响。
该研究揭示了2000年至2020年间全球山地城市化面积为1165万公顷,其中35%发生在仅占全球陆地面积2.4%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内,导致673万公顷自然栖息地丧失,直接影响超过70%的濒危脊椎动物物种。研究预测,若按当前趋势发展,到2050年全球将有53个国家无法实现中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69%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可能无法达成保育里程碑。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响应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迫切需求,也为高生态敏感区域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同期《自然-城市》配发了编辑简报与专家评论,肯定该研究的创新性与政策意义,认为该研究“填补了全球山地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的关键空白,为全球可持续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蓝图’”。(记者 陈婉婉 实习生 吴玉昕)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