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天空在倒冰块”,北京昨晚冰雹为何这么猛烈?气象专家释疑

코멘트 · 11 견해

9月13日傍晚至夜间,北京迎来一场强对流天气,全市出现分散性雷阵雨,部分地区伴有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雨。不少市民称赶上了一场少见的冰雹天气,纷纷拍下来在网上分享,称“从没见过这样的冰雹”。 通州冰雹

  9月13日傍晚至夜间,北京迎来一场强对流天气,全市出现分散性雷阵雨,部分地区伴有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雨。不少市民称赶上了一场少见的冰雹天气,纷纷拍下来在网上分享,称“从没见过这样的冰雹”。

  通州冰雹实拍图 能爱顺/摄

  视频中,地面白花花一片,冰雹颗粒堆积恍如下了一场雪,被网友称为“冰河世纪”。

  昨晚的冰雹天气为何这么强?

  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根据气象部门近十年的统计资料,北京地区每年4月初到9月下旬都会出现冰雹,目前临近9月中旬,从出现时间上看是正常的,但强度确实比较少见。

  从监测来看,从昨天18时之后,对流云团在自西向东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尤其是从山区移到平原地区之后明显增强,形成了超级单体风暴。这相当于一个非常强的对流云团,一般出现后都会伴随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颐和园十七孔桥上的闪电,高源/摄

  “对流云团在自西向东移动的过程中,经过丰台、大兴、朝阳南部和通州,移动路径大概是一条40多公里长、2至3公里宽的窄带。冰雹就产生于这条窄带上。”市气象台相关专家表示。

  记者了解到,强冰雹天气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形成了一个超级单体风暴,至于超级单体风暴为何会形成,这就跟整个不稳定的大气条件有关系。由于今年副热带高压南下的时间比往年偏晚,整个华北平原地区低层的暖湿条件特别好,水汽很充沛。而昨天高空还受到冷空气影响,当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的层结,“即高空是干冷的,低层是暖湿的,对流云团进入到这样不稳定的层结后,有利于其强度增强,进而产生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市气象台相关专家说。

  不过,虽然这样的超级单体风暴今年七八月盛夏时节也出现过,但9月出现这么强的情况算是比较少见。而每次超级单体风暴产生的强对流天气形式是不一样的,可能会是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又或是像昨晚这样比较剧烈的冰雹,还有可能是龙卷风。但具体哪一次会产生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形式,就得看具体情况了。

  截至13日21时,全市平均降水量5.6毫米,城区平均5.3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门头沟达摩庄,达42.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通州东马各庄村,19时至20时一小时降水34.3毫米。房山、丰台、门头沟、大兴、通州、朝阳等地出现冰雹,最大直径2厘米左右。西部山区、丰台、大兴、通州等部分地区阵风达79级,局地阵风达1011级。

  目前,北京市已解除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和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市气象台14日6时发布最新天气预报: 今天早晨有轻雾或雾,白天晴间多云,北风一二级转三级左右(阵风六级左右),最高气温31℃; 夜间晴转多云,北风一二级,最低气温18℃。今天早晨有轻雾或雾,能见度较低,驾车出行注意交通安全。白天北风较明显,请注意防风,谨防高空坠物。

  来源 | 北京日报 @气象北京

编辑 | 杜小溪 监制 | 柳璐
코멘트